良好的習慣從飲食開始

2015062509:1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很多小孩的問題來自生活的飲食習慣??
過動兒,過敏兒, 其實都和飲食習習相關

從一個朋友問我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怎麼辦? 我的小孩不愛刷牙]

再細問發現,問題更大了~~他連牙刷在口中都不行~
我再問 [孩子現在吃什麼? ] 結果答案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粥,軟食居多] 我知道問題了~~

對一個快二歲的孩子,還在吃軟性食物是很有問題的,代表了咀嚼能力不足
再問 [他還會流口水,不太說話] 難怪他不愛刷牙,因為硬硬的東西進入
口腔是有異物感,當然不行呀~

所以我決定好好讓大家參考一下我的食記過程
1) 孩子在六個月時,可以開始接觸牙餅(米餅) 無過敏的情況下
2) 孩子在開始長牙時,可以使用固齒器,和泥狀的水果和粥
3) 一歲時,可以嘗試軟性水果切片, 像蘋果或是水梨 (低過敏)
4) 洋蔥的東西可以晚一些再嘗試,那是過敏的食物
5) 到了二歲時可以學習自己吃飯,使用湯匙了~(盡量別再餵食了)
6) 用餐時,如果可以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一下用餐情形,髒是沒關係的
7) 用餐時間可以在一小時內完成
8) 三歲時可以完成自行用餐 (40分鐘)
9) 如果吃比較慢,量不要給太多, 40分鐘內完成,是給孩子成就感的
吃少,不用太擔心, 但完成這一件事很重要~
10) 用餐時,不可看電視 (小孩自行吃飯時)
11) 如果遇到不愛的食物,可以請孩子先吃一個看看,通常小孩
有些對不認識的都不太可以接受,這時巧虎可以幫忙一下 (營養超人的概念)
12)吃太久會易[蛀牙] ,先不要管孩子吃的多少,要控制時間
13) 當然在餐前一小時都不可以吃零食
14) 在料理三歲小孩前,要記得少油,少鹽, 這很重要,一但味口重了
對食物會很挑食~
15) 小孩的胃還沒長好, 請在12歲前都不可以喝[茶,咖啡,可樂] 這些飲料
只可以喝果汁類的比較好,其實我常常看小學生在喝紅茶,真的是很可怕
很多過動兒和糖類飲食有關係,真的要好好注意~

最後,我發現飲食習慣真的都來自父母為多,通常愛吃零食的父母
小孩也都會愛吃零食,可是如果可以辛苦前6年, 未來孩子的飲食固定
好了, 對父母來說, 會愈來愈輕鬆喲~

舉個例子來說:
姊姊一向是不挑食的,很好養,所以我一直以為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
到了妹妹,我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

妹妹非常挑食,常常這個不要,那個不要~~為了這樣,我陪她走了二年
這二年,我開始先減量,慢慢看她試,請她試一個就好,這樣慢慢來
她是非常難養的孩子,可是現在只要是餐盤上的東西,她一定可以全部吃
光光,即使是不愛吃的,她也會吃一點~圖為妹妹的晚餐,慢慢地接受度也
大一些了~(以前我會陪她玩白雪公主遊戲,就是只要吃八口就好了
從七個小矮人開始到白雪公主,最後還加上王子,慢慢把碗內的東西
全部吃完,她覺得吃飯是有趣的)



希望可以讓新手父母好好思考一下~~孩子的飲食習慣,如果從小養好
未來的幫助可是不小喲,除了孩子會長得特別好外,也會比較健康
不易生病,甚至少蛀牙,口齒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記得從小開始很重要喲!



好文分享:孩子難管教 食物惹的禍?

作者:黃惠鈴/ 出處:天下雜誌 第086期 2006/01/01 出刊

孩子老是靜不下來、無法專心、容易生氣。要罵孩子前,也許先看看他吃了什麼東西。

糖果點心、豆乾、蜜餞、水果乾、果汁、汽水……,這些零食飲料是你的小孩愛吃愛喝的嗎?如果是,也許你該留意孩子的健康變化。

許多加工食物中有食品添加物,例如防腐劑、著色劑(色素)、漂白劑等,用來殺菌、保存或改變食物的色澤……等等功能,但有些食品添加物已被證實,容易讓人吃下肚後身體發生不良反應,造成氣喘發作或蕁麻疹等過敏狀況。

這些添加物包括:

硫酸鹽類(Sulphites)

除了保存的效果外,硫酸鹽類的添加物也會讓食品的色澤變淺,在國內屬於漂白劑類的添加物。

它的使用範圍很廣,像火腿、熱狗等香腸類(sausages)、脫水蔬菜水果,果汁或其摻有果汁的飲料、烘焙的麵粉類食品等,都可能有硫酸鹽類的添加物。

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官方網站上指出,有氣喘的人可能因為吸入食品中硫酸鹽類的殘留物「二氧化硫」,而有不良反應。例如,有非常少數的人因為喝了含有硫酸鹽類的酸性飲料,而氣喘發作。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也提醒,很多水果乾會放這類添加物,有過敏的人要留意。像她每吃柿子乾,皮膚就會發癢。

苯甲酸、苯甲酸鹽(Benzoates)

防腐劑之一,用來避免食品孳生細菌、黴菌。包括醬油、魚肉煉製品、肉製品、果醬、花生醬、果汁、碳酸飲料或不含碳酸飲料、海藻醬類、豆乾豆皮類、脫水水果、糖漬果實(例如蜜餞)……等,都可以使用。

已經有氣喘和濕疹的兒童,吃了苯甲酸鹽類的食物後,可能會病情加重。

食用黃色4號(Tartrazine)

一種黃色著色劑,廣泛用在飲料(soft drinks)、糖果甜點和醬料中。

過去的研究已顯示,吃或喝含食用黃色4號的食品或飲料,對少數人會造成蕁麻疹、皮膚炎、氣喘、或鼻炎。

過動、易怒的危機

食品添加物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情緒。有些人認為,一些特定的食品添加物,特別是人工色素,造成兒童過動(hyperactivity)或更過動,影響孩子的學習、記憶、動作、語言、情緒反應跟睡眠。

甚至也有人相信,一些食品添加物跟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有關。有ADHD的小孩,不只是行為過動,通常跟特定的行為模式有關,例如,注意力的時間短、很難集中注意力,而可能有學習障礙或行為問題。

這方面的主張,在1970年代就出現,一直爭議不斷。

英 國氣喘與過敏研究中心的人員組成的民間監督單位「飲食委員會」(Food Commission),曾在2002年就五種常加在一般洋芋片、糖果甜點跟氣泡飲料中的添加物做研究,由277個3歲孩子的父母,觀察孩子喝了含這5種 添加物的飲料後,行為有什麼變化。結果發現,每4個孩子中有1人會被影響,容易過動、發怒。

飲食委員會統計,市面上大約兩百多種零食、點心、飲料,含有這5種添加物。

這些添加物除了有一種著色劑(色素)是國內衛生署沒有公告使用的,另外4種包括食用黃色4號、食用黃色5號、食用紅色6號,和防腐劑苯甲酸鈉(常用於果汁跟碳酸飲料),都是國內允許添加的。

這項結果發佈後,英國營養基金會雖然認為研究結果不完全,而且所有添加物都已經嚴格的安全測試,因此不主張食品中禁用這些添加物,但基金會也建議有疑慮的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不含添加物的其他食品或飲料。

約兩年後,另一項由英國政府資助,為期一個月的研究結果又再度發現,上述5種食品添加物會誘發兒童的過動行為。

而且,當實驗的第一週,給受試兒童吃的食物完全不含人工色素跟苯甲酸鹽類的防腐劑,他們的過動行為明顯減少。接下來3週,和飲食中不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相比,吃到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過動行為明顯增多,而且一旦停止含食品添加物的飲食,過動行為就減少。

這個研究主要靠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觀察,他們發現孩子的過動行為的確因有沒有吃到食品添加物,明顯改變。但在臨床實驗中,卻沒有發現食品添加物跟過動之間有顯著關連。

南漢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因為父母較了解孩子的行為,實驗室的環境未必能記錄到,因此呼籲未來應有更多相關的研究,幫助釐清真相。

成績不好的祕密

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2003年英國有項針對5歲雙胞胎兄弟克里斯多福跟麥可的兩星期實驗,其中,麥可吃的食物完全沒有食品添加物。兩星期後,他變得比克里斯多福更有判斷力、且靜得下來。

而且實驗開始前,這對雙胞胎兄弟曾做智力測驗,兩人不會做的題目相同,也同時做完測驗。但等實驗結束後再做一次相同的測驗,兩人的成績雖然都有進步,但麥可的進步幅度比較大。

《E for Additives》一書的作者漢森也認為,孩子如果在生活中吃進一大堆食品添加物,將會因為操行成績變差使得學習成績下滑。

他並提出,如果把孩子的飲食剔除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他預期孩子比較能集中注意力,IQ較高、行為表現也較好。

因為相關的爭論不斷,英國食品標準局從2004年9月起,撥款贊助一項新的研究計劃,探討食品添加物跟兒童過動行為之間的關連,預計在2007年春天會有研究結果。

過敏跟過動,有趣的雙人舞

另方面,醫界也開始懷疑,過敏反應跟過動行為之間可能有關。「神經系統跟過敏、免疫反應之間的關連,是這一兩年國際間熱門的研究議題,」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指出。

臨床中,有15%的小朋友有明顯的過敏反應,但測不出過敏抗體(IGE),也就是找不到明確的過敏原,屬於內因性氣喘或非過敏性氣喘。江伯倫猜測,這些小朋友可能因為神經系統過度反應。

另外,像蕁麻疹病人中,十個人有七個人找不到引起他過敏的食物。江伯倫懷疑,不知道是否跟食品添加物有關,引發神經系統過度活化,而造成過敏。

他指出,食品添加物的分子比較小,可能不會是直接的過敏原,但「食品添加物可能刺激免疫細胞或刺激神經細胞,而造成後續的過敏反應,這方面的可能性比較大。」

江伯倫目前在台大也跟神經科醫師合作治療病情改善不佳的妥瑞症病人,了解這些病人是不是有特定的神經系統反應異常。因為已經有人發現,妥瑞症(一直重複某一動作,例如,一直眨眼睛)跟過敏疾病有關。

國 外醫學網站「網路醫生」(WebMD)也在探討食品添加劑跟兒童過動的相關性,他們指出,過敏跟過動行為有很大的關連,過動的孩子也有其他的過敏問題,例 如濕疹和氣喘。如果少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論是色素或食品添加物、牛奶、乳製品等,除了改善孩子的過敏症狀,過動行為也獲改善。

「過動兒跟過敏疾病之間,可能有正相關,」江伯倫說。他常為過敏病童看診,現在也對過動的問題,很感興趣。

期待更明確的食品標示

雖然食品添加物跟孩子的過動、情緒問題等,還沒有定論,但謹慎的家長可不想拿孩子的健康當賭注。
只是,該怎麼做?

首先要儘量買新鮮食材,少吃含添加物的加工食品。

仔細閱讀食品標示的成分說明,也是重要的原則。

雖然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經過安全測試,理論上不會危及健康,但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各食品添加物的容許量,沒有年齡之分,對成人來說安全的添加量,對部份孩子來說或許嫌多,難免增加健康的風險。

她提醒,食品標示是按成分比例的多寡,逐一列出,添加物因為只佔少量,幾乎寫在最後,買東西時記得瞧瞧成分說明的後幾項,儘量避開容易引發問題的添加物。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更坦言,台灣的食品標示做得不夠好,像食物添加的色素,沒有強制廠商標示,資訊不充分下,家長即使有心也難為。「儘量少選加工過、五顏六色的(食品),」他建議。

黃士懿指出,目前研究已證實,鉛會影響孩子的過動、智力等,而色素類的添加物,通常含鉛量高,所以像棒棒糖等五顏六色的零食,對已有過動症狀的孩子來說,更不適合。

除了防腐劑和色素等食品添加物外,許多其他食物也常被懷疑容易誘發孩子的過動行為和過敏反應,如,巧克力、牛奶、蛋、柑橘、糖等。

所以,有國外學者建議,針對有過動行為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飲食排除法:兩星期先讓孩子吃一些通常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例如,雞肉、羊肉、米、馬鈴薯等。然後逐一把其他食物加進來,觀察孩子有沒有什麼過敏反應或行為變化。

另外,沒有攝取均衡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會讓孩子更容易有過動行為和其他問題。同時要少吃反式脂肪跟omega-6脂肪酸(植物油),多吃omega-3(堅果類、魚類),才能減少過敏問題以及可能減少的過動行為。

孩子的行為、情緒變化,不全然是孩子不聽話,下次責怪孩子前,也許先看看你平常給他吃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