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上幼稚園嗎??

2012112713:58



菱菱上了二個星期而停課, 因為非常不習慣被制式化的規定, 她很專心上課
可是有些時間對她來說算是種挑戰, 像是關燈睡午覺這一件事, 讓她很害怕
傳統的幼稚園, 如果從小唸到大, 她已習慣規定 (淇淇就是)


可是從小我自己帶大的菱菱, 我非常肯定~~她一定不是屬於這樣的孩子~
幼稚園有很多種類, 有傳統規範的, 蒙特梭立的 , 全美語的 , 或是才藝課為主的幼稚園
多樣化, 給不同天性的孩子


前一陣子親子天下就在介紹 [華德福] 體系的學校, 其實就像是森林小學一樣
之前參觀的西寶國小, 幾乎和華德福在宜蘭的教室感覺好像喲~ 都是木地板脫鞋的上課方式
對於國小這一件大事, 我個人是以方便為主, 所以淇淇讀了最近的公立小學,  目前也是一切
都還好


可是對於菱菱很外放的個性, 其實我反而是擔心她上幼稚園, 會改變她應有的開朗
我喜歡她和我作伴, 也喜歡她上課時得到的快樂~對她來說, 上課是很開心的 , 目前的畫畫課
和科學課程都帶給她很大的喜悅, 因為明年就是中班的年紀了, 我反而開始在想
要如何安排??

1) 回到原來的幼稚園
2) 排多一點的半天課程 (半天才藝幼稚園)
3) 另一間幼稚園

為此, 我還很認真地想想, 學前幼兒要學的是什麼??

我覺得親子教育很清楚說明了一件事, 老師學習的是傳統的教育法, 而主角幼兒卻不見了


「我們老師以前念的是教材教學法,」北市教大附小附設幼稚園園長黃瓊秋說,老師很會運用教材設計活動,主導著活動的方向和流程。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 的主角──幼兒卻不見了。孩子對腳踏車有沒有興趣?對腳踏車的理解該到什麼程度?想展現自己心中的腳踏車,孩子想用什麼方式?畫畫、口述,還是找素材製作 成品? 幸曼玲認為,腳踏車有輪子、把手和椅墊,這些只是腳踏車的知識,是學習的結果;但幼兒教育不該直接傳達知識,而要重視孩子探究結果的過程。因此,必須打破 從前「老師在上面教、幼兒在下面學」的上課方式。對腳踏車的認識,可先從孩子的經驗開始:透過騎腳踏車的經驗,每個孩子眼中的腳踏車不會長得一模一樣,腳 踏車對每個孩子的意義也會不同。


也因此,學前教育反而是在感觀整體上的, 而非技能上的為多才是
所以我特別有去研究了一下心中想的幼稚園, 應該是怎麼樣~~
最近有接觸到華德福的教育理念, 也剛好竹北要新開一家了, 屆時再去了解看看
只要是簡單的, 有活動空間的 , 尊重小孩的學校, 我想都是好學校吧~~

在目前的課程標準下,美術課就做勞作,母親節畫媽媽、父親節畫爸爸;數學課就數一到十;語文課就讀繪本。每個領域擁有各自的學習內容與進度,幼兒的學習也 被切割得很片段。「這種剪貼式的學習,孩子看不到知識的全貌,能力的累積也沒有連續性,」幸曼玲說。因此,新課綱以「統整」取代「分科」。顯而易見的差別 就是:幼兒園將沒有「課程表」,改為「作息表」。

(出自於親子天下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760&page=3)

新課綱尤其強調幼兒的「自由活動」時間。正在研擬《幼照法》子法「教保服務實施準則」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說,新法將以條文明確規 範,幼兒每日自由活動時間至少三十分鐘。對幼兒來說,最佳的學習方式是自由遊戲,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玩的遊戲;自己在團體裡尋求玩伴;自己解決過程中的衝 突。自由遊戲也呼應了新課綱「以幼兒為學習主體」的精神

其實這也為何, 我一直留菱菱在身邊, 她每天都有很大的自由時間
在這自由時間中, 她會自己選是要畫畫, 看書, 還是玩玩具, 甚至於想去騎腳踏車
小孩需要在家的自己時間, 她可以探索自我, 可以安心 , 一但久了, 她會知道自己要作什麼
想作什麼

如果在家都是排看電視或是電玩, 少了電子的產品, 反而孩子會覺得很無聊
或靜不下來, 這些都是因為自我時間太少了, 反而不知要作什麼?

菱菱很自發, 只要是看完一集米奇妙妙屋, 她會過來說 [媽媽, 我看完了] 然後就自己去找東西玩
在二者之間, 她取得了平衡 ~  基本上排了很滿的課程幼稚園, 反而並不適合她
她曾說 [幼稚園上太多, 太久了, 我不喜歡]
當然午睡也是一個她的 [夢魘] , 因為她真得不喜歡午睡, 可是在團體中, 午睡又是必要的
所以我個人也不愛勉強她 ~


當然, 我還在想~~ 如何可以讓她開心, 也讓我開心的 [幼稚園] ???
(不會最後就是 媽媽幼稚園了吧~~)